资讯新闻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历史考古 >

北京自助图书馆等设施变僵尸利用率低显尴尬

时间:2018-07-21 12:44:30

北京自助图书馆等设施变“僵尸” 利用率低显尴尬

“城市家具”边缘化 利用率低显尴尬

记者探访城市智能公交站亭、公用电话亭等设施 遭弃用变“僵尸”现象凸显

24小时自助图书馆

概况:2011年“书香朝阳”项目启动,目前朝阳区范围内共设有135台自助图书馆。

一天仅四五人借书

“书香朝阳”的字眼很多人并不陌生。齿轮转一转,陈列在自助图书馆里的书籍匀速从眼前闪过,只要感兴趣,拿身份证交押金就能快速借书。自2011年开始,“书香朝阳”自助图书馆已经发展到100多个,并成为2012年北京市重点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工程。

花大手笔建成的这些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情况究竟如何?北京晨报记者走访朝阳区内3个自助图书馆,查看它们的使用情况。记者先来到朝阳路聚福苑小区西南角,此处显示为自助图书馆127号机。里边摆放着许多书籍,根据中间电子屏幕的提醒,可交50元押金使用身份证随时办理读者证。但机器东西两侧原本可以查询书籍、下载电子书的电子屏均癫痫病人不能吃什么处于黑屏状态,图书馆四周的柱子和机器背面也因恼人的小广告变得丑陋不堪。

这台自助图书馆虽位于小区的出入口,不断有人从此经过,但记者却并未见一人驻足办理借书卡或借、还书。该小区居住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,虽然自己喜欢读书,平日也总是从此路过,但觉得操作起来太复杂。“我连智能手机都玩不了,更别说这个了。”

附近报刊亭的老板表示,在24小时自助图书馆刚建起来时,围观和办卡的人比较多,后来就逐步变少。“好的时候一天有四五个人借书,有时候一天也看不见一个人。”

记者来到福怡苑北门的自助图书馆,较之127号,这里的设备新、状况好,三块显示屏都能正常使用。途经此处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告诉记者,自助图书馆已立在此处两三年了,他有时会看见别人使用这台自助图书馆。“我们这儿距离图书馆远,很多年轻人忙工作也没什么时间,小区跟前有这东西挺好的,借书节省时间。”不过他羞涩一笑说,因自己平时也比较忙没时间看书,所以没有办证。另一位读者表示,她从此处借了两次书后就没再借过。“主要是可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小,里边的书质量不是很高,没什么思想和深度。”

随后,记者又来到兴隆公园门口的自助图书馆,也是一副被冷落的状态,机器旁边放了两把破椅子。记者在下午5点左右观察半小时,并未见一人办卡或借还书,附近的保安说这种情况很正常,“人多的时候也就一天三四个人吧。”

回应:多投放人流密集区

随后,记者联系到24小时图书馆客服热线,反映了个别机器黑屏的情况,对方表示已记录,将派人到现场查看情况。工作人员介绍,为保证自助图书馆的正常使用,几乎每天都有人巡逻检查。

据介绍,目前朝阳区范围内共设有135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。一般会根据区内人口的分布情况,将自助图书馆设置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阜新专业癫痫医院区。“会尽量兰州知名癫痫医院覆盖更多的居民,算是图书馆的补充,也方便大家借阅书籍。”记者提及的利用率问题,工作人员表示或因记者观察的时间段并非借阅书籍的高峰,因此借书人数较少。

关于内置图书的情况对方表示,因为考虑到受众范围涵盖较广,尽量挑选一些浅显、轻松或实用的书籍供大家选择,因此很少有较难懂或学术性的书籍。他介绍,自助图书馆内的400多本图书每个月都会整体更换一次,还提供了海量的电子书可供读者下载。

双层自行车停车架

概况:2012年前后双层自行车停车架设立,分布在崇文门地铁口、宣武门地铁口等人流密集处。

二层设备老旧利用差

如今,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遍地都是,停车问题成了让人头疼的事情。为缓解这一问题,有人提出建自行车立体停车场的建议,增加容量、节省空间。其实“自行车立体停车场”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,早在5年多以前,北京街头就已经出现了多个自行车立体停车场。

然而这听起来“高大上”的立体停车场,如今看来现状并不十分乐观。北京晨报记者首先来到长椿街地铁站附近的自行车立体停车场。只见停车场顶部有木质的屋顶遮风挡雨,停车架分为上下两层,下层部分为固定轨道,可直接将自行车推入其中;上层轨道末端有一把手,轨道下有滑轮,如使用需先将轨道拉下,将自行车抬上去后固定,再将轨道推回原位。

记者看见,一层的自行车位几乎被占得满满当当,二层却看见不少空位,有许多车位虽然有车,但车身都落满了灰尘。记者随机尝试拉了十来个二层的轨道,但因轨道滑轮不够灵活,拉出陕西中际技术介绍来都比较费力,其中还有4个已经坏掉无法拉出。

附近居民告诉记者,因此前街道办清理了不少二层的僵尸自行车,因此会有这么多位置空出。“放在二层的(自行车)很少,大家都着急上班嫌它用起来麻烦。二层这一百多个位置,每天早高峰也就十来个人往上放,剩下摆着的都是一放就一两个月。”

日前,记者又来到西单明珠附近的自行车立体停车场。二层的自行车架被圈起来,上边有塑料顶棚遮挡。尽管自行车停车场外早已被各类私人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淹没,二层停车架上的自行车仍十分稀少。

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女士告诉记者,此前该停车场为收费停车场,当时工作人员会要求将车停放在指定位置,上层车架利用率还算不错,后来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,大家停车就由着性子来了。

回应:曾申请拆除未获批准

记者联系到西城区市政市容委,工作人员了解后回复称,此处设备并非该部门所属。记者又联系到西城区广内街道办事处城管科,城管科科长介绍,虽该自行车停车场归街道办事处管辖,但其产权并不归街道办事处所有。据他介绍,这些都是在2012年前三门大街绿化改造时,在崇文门地铁口、宣武门地铁口等人流较为密集的地方设置的多个自行车立体停车场,供居民停车。但自行车立体停车场投入使用后并无专人管理,后逐渐发现二层的部分使用率相对较低,长年累月下来还停放了大量僵尸自行车。“因为占用了太多公共空间,我们之前组织清理过一次无主的僵尸自行车。”

该负责人表示,街道办事处曾向西城区递交拆除、改造自行车立体停车场的申请,但尚未得到批准。

■记者手记

过时“家具”请“家长”牵头清理

2014年,有媒体就“城市设施烂尾”问题采访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,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组数字,说北京共有38类、大大小小500余万件城市设施,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、监管部门和产权单位。3年过去了,这个数字一定又有了不小的增长。

城市里建设公共设施,本是为了满足大众需求,让城市更加美好。然而,随着社会变迁、科技进步,当年时髦的设施可能逐渐被时代抛弃,变得陈旧、落后,甚至不合时宜。这一点,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。

记者对大城市的规划和布局不甚了解,但大概和居家过日子是一个理儿吧。家里妈妈常说,过日子一定要有规划。家里面积再大,如果不好好谋划布局,也会显得杂乱。过时的家具,该扔就得扔,得给新家具腾地方。否则,家具越堆越多,家就不是家,而是仓库了。

居家过日子,免不了购买一些新鲜玩意,但购买前很好三思而行,不然抱回一个大玩意,一年却用不了几次,弃之不舍,留之鸡肋,性价比太低了,每次看到也难免糟心。

人们常说,定期清理家中废旧品,心情都会莫名变好。一座城市也该这样吧,有些过时的设施设备,不能就这样一直“僵尸”下去。虽然有些家具分属于不同的单位和部门,但希望作为“家长”的政府部门,还是能够主动站出来牵个头。

北京晨报记者 康佳 文并摄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